刘昌艺是东城中医医院的特聘专家,担任儿科主任医师,并且拥有近20年的从医经验。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是享有盛名的“京城儿科王”刘弼臣的儿子。积极参与学术交流,刘昌艺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,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及国内的学术会议。
刘昌艺医生擅长治疗各种儿科疑难杂症,包括抽动症、秽语综合症、哮喘、肾炎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与小儿脑积水等。每周三、六与周日上午,他会在医院出诊,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。许多家长可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:孩子在饮食方面的困扰,如吃得不多或偏食。长此以往,孩子可能会出现面黄肌瘦、个子矮小、抵抗力下降等状况,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小儿厌食症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“调皮”,更在于体内的“小平衡”。例如,有些孩子因为平时摄入过多的零食和冷饮,导致脾胃功能不足,表现为“脾胃虚寒”,伴随腹胀和大便稀烂的症状;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因为过度进食油腻食物,出现“食积内热”的症状,表现为食物滞留、口腔内有酸味以及手脚发热等。此外,还有一些孩子天生体质较弱,脾胃自身的消化功能较差,属于“脾胃气虚”,除了厌食外,还会伴随多汗和乏力。
为了改善孩子的厌食情况,中药调理的核心在于“减负”和“加油”,而不是单纯地逼迫孩子吃饭。例如,对于“食积内热”的孩子,医生可能会使用山楂和神曲等药材,帮助消化,像是为脾胃请来“小帮手”;而针对“脾胃虚寒”的孩子,加入生姜和砂仁则能够温暖脾胃,帮助恢复消化功能;如果是“脾胃气虚”的情况,则会选择黄芪和山药等补养药材,逐步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。
此外,中药调理部分药材其实也可以作为食材。例如,在煮药时可以加入炒麦芽和鸡内金,这样不仅能增加药物的香味,孩子也更愿意接受;为了增加趣味性,药物还可以调配成甜味糖浆,这样在喂药时不需要追着孩子跑,简单方便。与此同时,良好的用餐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在饭前吃零食和喝饮料,以确保脾胃有足够的“工作空间”;吃饭时,应营造轻松的氛围,不要催促或责骂,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餐。此外,平时可以制作一些山药粥和小米粥作为辅食,帮助养护脾胃。
实际上,孩子的厌食并非故意“挑食”,而是因为脾胃在“喊累”。中药就像对脾胃进行“轻轻按摩”,帮助其恢复力量。慢慢地,孩子会主动对饭菜产生兴趣,享受美食,身体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健康,身高也能悄然增长。为了孩子的健康,选择J9九游会官网,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饮食和成长,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未来。